【孔明网 政策法规】近几年,我国无论是从国家整体层面,还是地方政府层面对大数据均持有极大的关注度,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大数据产业落地 政策红利助市场发展迎来拐点 大数据迈进应用阶段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请组织申报大数据领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的通知》下发。《通知》明确了相关专项建设的目标、内容和重点,将围绕大数据基础技术和应用技术两个维度,组建13个国家级大数据实验室。 其中,在提升大数据基础技术支撑能力方面,重点内容包括建设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大数据系统软件、大数据分析技术、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等五类国家工程实验室。在大数据应用技术水平方面,重点内容则包括智慧城市设计仿真与可视化技术、城市精细化管理技术、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社会安全风险感知与防控大数据应用、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空天地海一体化大数据应用技术等八类国家工程实验室。 其实,在大数据应用方面,更早一些的时候,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相关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业界对此解读为第一个细分领域的大数据产业意见。 政策红利推动发展 近几年,我国无论是从国家整体层面,还是地方政府层面对大数据均持有极大的关注度,政策红利不断释放。2014年3月,我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大数据概念;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我国提出了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并颁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规划纲要》,大数据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十三五”规划中,大数据发展也被纳入其中。 一些地方政府对于大数据产业的关注时间更早。2013年7月,重庆发布《重庆市大数据行动计划》称,2017年将大数据产业培育成全市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同一时间,上海市发布《上海推进大数据研究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目标是数据硬件及大数据软件产品具备产业核心竞争力;2014年2月,贵州在发布的《关注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表示,将打造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新高地,建成全国领先的大数据资源中心和大数据应用服务示范基地。 在大数据产业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后,大数据更是成为地方政府扶持的重点产业,这点从2016年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见一斑。 在一轮轮政策的助推下,大数据产业呈现勃勃生机。年中,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数据交易产业白皮书》中提到,在未来五年以内,我国大数据产业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大数据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13626亿元。而在《2015年中国大数据交易白皮书》中预测的2020年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是8228.81亿元。两者相比,2020年的预期值增长了65.6%,可见市场对大数据产业远景的认可。 新阶段面临新问题 在《2016年中国大数据交易产业白皮书》中提到,目前我国大数据产业已具备从概念到应用落地的条件。《白皮书》统计,去年大数据相关交易的市场规模为33.85亿元,预计到今年国内大数据交易市场规模将达到62.12亿元,2020年将达到545亿元。另有数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大数据产业细分市场规模中,应用层规模占比将达到40%,衍生层规模占比达18.5%。 随着大数据产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应用创新逐渐成为产业的主要驱动力。不过,在实现大数据应用化、产业化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有待破解的难题。 首先,如何有效利用数据源及保障数据源的安全性。目前作为大数据产业的基础数据源更多的掌握在政府部门手中,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数据源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同时,部分企业出于安全性的顾虑不愿公开数据源,因此需要有明晰的法律法规进行保护,消除企业的担忧。 其次,如何向传统行业拓展大数据应用。现阶段大数据应用主要集中在政务、电信、金融等领域,迫切需要向传统行业渗透,毕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传统行业仍占据主导地位。可喜的是目前医疗、零售、交通等行业,大数据应用已经开始崭露头角,需要进一步推进深化。 再次,如何填补大数据人才的缺口。据数联寻英发布的《大数据人才报告》显示,目前全国的大数据人才仅46万,未来3-5年内大数据人才的缺口将高达150万。此外,现阶段的大数据人才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人才缺口和人才分布不均衡已经成为影响大数据应用发展的主要障碍,迫切需要政府部门、高校、企业等多方携手努力解决。 (原标题:国家加码大数据创新平台建设政策红利助市场发展迎拐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