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网 门户 政策法规 行业法规 电子信息 查看内容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发布

2017-1-4 02:43 查看: 206 来自: 孔明网

  孔明网摘要:日前,国务院正式发布《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全面分析“十一五”工业发展成就和“十二五”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点领域发展导向和保障措施。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工信部发布了纺织工业、医药工业等几大十二五发展规划。
  
  近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国发[2011]47号,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把整个工业作为规划对象,并且由国务院发布实施的中长期规划。《规划》在全面分析“十一五”工业发展成就和“十二五”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点领域发展导向和保障措施。《规划》的发布和实施,对于指导未来五年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我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深刻阐述了工业转型升级的内涵。《规划》指出,我国工业已进入到必须以转型升级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转型就是要通过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实现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升级就是要通过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提升。工业转型升级涉及理念的转变、模式的转型和路径的创新,是一个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变革过程。工业转型升级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
  
  《规划》明确了“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规划》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作为转型升级的中心任务,把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把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把提高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发展水平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把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作为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
  
  《规划》确定了未来五年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十二五”期间,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一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10%;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重点骨干企业达到3%以上,企业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一倍;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15%左右,规模经济行业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主要工业品质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主要行业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达到70%,大中型企业资源计划(ERP)普及率达到80%以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水平显著提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十一五”末降低21%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
  
  《规划》从转型升级要素角度提出了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一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支持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健全产业创新体系,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健全行业标准体系,加强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为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二是加强企业技术改造。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促进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三是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加快发展支撑信息化的技术及产品,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创新信息化推进机制。四是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耗,促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广低碳技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工业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五是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提升工业产品质量,培育自主品牌,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不断提高工业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六是发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推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协调发展。七是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产业集聚发展,调整优化工业空间布局,提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水平。八是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着力提高工业领域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规划》还提出了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发展导向和升级路径。一是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着力提升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加快重大装备产品升级换代,积极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二是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立足国内市场需求,严格控制总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降耗减排,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三是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以品牌建设、品种质量、优化布局、诚信发展为重点,增加有效供给,保障质量安全,引导消费升级,促进产业有序转移,塑造消费品工业竞争新优势。四是增强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坚持创新引领、融合发展,攻克核心关键技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深化技术和产品应用,积极拓展国内需求,引导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五是提升国防科技工业现代化水平。按照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的要求,加快推进先进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六是加快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相关服务业。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制造物流服务、信息服务及外包、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服务等面向工业生产的服务业,加快推进制造服务化,提升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服务支撑能力。
  
  为确保主要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规划》还提出了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及功能、强化工业标准规范及准入条件、加大财税支持力度等八个方面的保障措施,并从建立部际协调机制、明确规划实施责任、加强和创新工业管理、强化规划监测评估等方面对规划实施进行了具体部署。推进《规划》有力、有序的实施,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工业强国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相关阅读: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工业转型升级投资指南》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工业转型升级投资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旨在指导各地工业发展,引导社会投资方向,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转移和落后产能淘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指南》依据相关产业政策,从投资角度对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及相关行业规划、专项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进行了细化,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工业投资的重点和方向。《指南》采取以工业转型升级要素为主、兼顾传统行业分类的方式编制,按品种质量、节能减排、安全生产、装备改善、两化融合、军民结合六大要素,对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信息等产业领域13个行业的投资重点和方向进行了梳理,既包含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也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新兴领域。今后还将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工业发展实际适时调整或修订。
  
  附件:工业转型升级投资指南.pdf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答记者问
  
  1、《规划》编制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答:“十一五”以来,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在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工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既有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深刻影响,也有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的紧迫要求,已进入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实现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
  
  一方面,国际环境呈现新趋势。国际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深远,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能源资源、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有所加大;全球信息网络、生物、可再生能源等新技术正在酝酿新的突破,发达国家纷纷加紧在新兴科技领域前瞻布局,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全球化生产方式变革不断加快,随着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柔性制造、虚拟制造等智能发展模式日益成为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更趋复杂,对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的挑战和压力。
  
  另一方面,国内环境呈现新特征。“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50%,内需主导、消费驱动、惠及民生的一系列措施将较大地改善居民消费意愿,推动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各类要素市场逐步健全,市场配置资源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经济体制活力也在进一步增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这些将为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随着能源资源刚性需求持续上升,生态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对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形成了“倒逼机制”。
  
  为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导未来五年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按照国务院总体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环保部、商务部、国土资源部、国资委等部门和单位联合编制了本《规划》。目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出台的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已经到期,全球和国内经济增长又面临下行风险,《规划》的发布实施,对于稳定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是怎样的?
  
  答:《规划》编制工作,主要经历了前期准备、初稿起草、意见征求和论证衔接4个阶段。
  
  一是前期准备阶段(2010年2月-8月)。从2010年2月开始,我们组织部内有关司局、部属单位、有关科研院所启动了《规划》前期准备工作,先后开展了45项重点研究课题、42项一般研究课题和11项部省合作课题研究;成立了《规划》起草组和专家顾问组,制定了《规划》编制大纲和工作方案;并向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多方面征集《规划》思路和建议,为《规划》编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初稿起草阶段(2010年9月-10月)。2010年9月,《规划》起草组正式启动初稿编制工作。一方面,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就“十二五”面临形势、总体思路、指标体系、重点任务、实施机制等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形成研究报告;另一方面,进行了多次集中讨论和审改,确立了规划框架和基本思路。在起草组成员单位的支持与配合下,于10月初形成了《规划》(初稿)。
  
  三是意见征求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3月)。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召开了部际规划工作会议,就规划编制大纲和基本思路听取了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相关起草部门的意见。《规划》(初稿)形成后,先后在南京、南宁和北京召开了3次片区规划座谈会。2011年1月下旬,征求了起草组成员单位意见,并对《规划》文稿作了修改和完善。3月份,根据全国“两会”精神,对《规划》文本进行了进一步完善。
  
  四是衔接论证阶段(2011年4月-7月)。2011年4月初,我部组织召开第二次专家论证会,形成了专家论证意见。根据论证意见,对《规划》作了修改完善。之后,《规划》进一步送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环保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安监总局、税务总局、统计局等30个部门进行衔接,并根据各部门反馈意见对《规划》文稿进行了修改。6月中旬,在《规划》会签过程中,我们又根据各部门提出的意见,对《规划》文稿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形成了送审稿。
  
  在2011年7月以后,《规划》进入报批审定阶段。经国务院统一,近日以国发【2011】47号文件发布实施。
  
  3、《规划》第一次将整个工业领域作为规划对象,有哪些突出特点?
  
  答: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把整个工业作为规划对象,并且由国务院发布实施的中长期规划,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突出了主题主线。当前,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中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粗放型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规划》突出体现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任务,着力促进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基础上,为建设工业强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二是明确了主攻方向。未来五年,我国工业发展的着力点不在于追求更高的增速,而在于下更大力气优化产业结构。《规划》提出,要正确处理好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环境保护等的重大关系,聚焦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两化融合、节能减排、淘汰落后、兼并重组、品种质量、产业基地建设等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改善和提升产业整体素质,着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促进了融合发展。《规划》突出体现了融合发展的理念,既着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又着力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加注重增强产业发展的协调性;既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又着力加快发展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更加注重促进产业的融合互动;既着力把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切入点,又着力发展支撑“两化”深度融合的技术和产品,更加注重发挥信息化在转型升级中的牵引作用;既着力提升现有国防军工企业武器装备水平,又着力促进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工业的互通、互补、互动发展,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四是强化了可实施性。为确保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确定了一批影响重大的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和重点专项,如实施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十二五”技术改造专项工程、工业节能降耗减排专项。同时,明确了规范市场准入、促进兼并重组、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健全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提出了财税金融、扩大内需、“走出去”等若干政策取向,为规划实施提供保障。
  
  4、工业“转型升级”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答:根据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我国工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认为,转型就是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向创新驱动转型、绿色低碳转型、智能制造转型、服务化转型、内需主导及消费驱动转型;升级就是全面优化行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促进工业结构的整体优化提升,实现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
  
  工业转型升级涉及理念的转变、模式的转型和路径的创新,是一个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变革过程,必须坚持在发展中求转变,在转变中促发展。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基础上,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工业强国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5、《规划》对“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提出了哪些总体要求?
  
  答:《规划》提出,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坚持把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作为转型升级的中心任务。正确处理好工业增长与结构、质量、效益、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重大关系,改善和提升工业整体素质,加快推动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第二,坚持把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努力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促进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加快推动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
  
  第三,坚持把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推广先进节能减排技术,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进资源利用方式向绿色低碳、清洁安全转变
  
  第四,坚持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加快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
  
  第五,坚持把提高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发展水平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改造提升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优化产业空间结构,加快推动工业布局向集约高效、协调优化转变。
  
  第六,坚持把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作为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内需外需均衡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推动宏观调控手段向更多依靠市场力量转变。
  
  6、《规划》提出“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要实现哪些主要目标?
  
  答:根据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十二五”时期要力争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第一,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一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10%。
  
  第二,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重点骨干企业达到3%以上;企业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一倍,攻克和掌握一批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产业核心技术。
  
  第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15%左右。规模经济行业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占比进一步提高。
  
  第四,信息化和军民融合水平显著提高。主要行业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达到70%,大中型企业资源计划(ERP)普及率达到80%以上。军民资源开放共享程度进一步提高,军民结合产业规模显著扩大。
  
  第五,质量品牌建设迈上新台阶。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明显增强,主要工业品质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食品、药品等民生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第六,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水平显著提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十一五”末降低21%,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显著下降,工业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10%;工业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15%。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7、“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确定了哪些重点任务?
  
  答:《规划》共提出以下八项重点任务:
  
  一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紧紧抓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这个关键环节,着力支持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健全产业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健全行业标准体系,加强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为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二是加强企业技术改造。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注重把技术改造同兼并重组、淘汰落后、流程再造、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等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三是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加快发展支撑信息化的技术及产品,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创新信息化推进机制,全面提升工业信息化的层次和水平。
  
  四是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耗,促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广低碳技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工业企业本质安全水平,走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本质安全度高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五是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提升工业产品质量,培育自主品牌,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不断提高工业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六是推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发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加快形成更具活力、资源配置更富效率的产业组织结构;加强企业管理和社会责任建设,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
  
  七是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产业集聚发展,调整优化工业空间布局,提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水平,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八是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着力提高工业领域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努力提高工业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8、《规划》是否对工业行业和重点领域分别提出了转型升级的方向和重点?
  
  答:《规划》专门设立了第四章,分六个方面阐述了重点领域发展导向:
  
  一是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抓住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着力提升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加快重大装备产品升级换代,积极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促进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基础保障。
  
  二是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立足国内市场需求,严格控制总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降耗减排,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构建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体系,加大资源国际化力度,推动原材料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三是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以品牌建设、品种质量、优化布局、诚信发展为重点,增加有效供给,保障质量安全,引导消费升级,促进产业有序转移,塑造消费品工业竞争新优势。
  
  四是增强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坚持创新引领、融合发展,攻克核心关键技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深化技术和产品应用,积极拓展国内需求,引导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五是提升国防科技工业现代化水平。按照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的要求,加快推进先进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确保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
  
  六是加快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相关服务业。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制造物流服务、信息服务及外包、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服务等面向工业生产的服务业,加快推进制造服务化,不断提升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服务支撑能力。
  
  9、工业转型升级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怎样的内在联系,《规划》中是如何处理好这一关系的?
  
  答:工业的主体是传统产业,但也应包括新兴产业,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产业发展规律看,新兴产业发展大多依赖于传统产业的基础。通过现有产业升级换代,是培育新兴产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迫切需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牵引和带动。考虑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有专门规划,在《规划》中并没有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单独成章,而是将其融合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之中。
  
  在《规划》第三章“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中,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突出重点,并提出实施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和实施产业链升级工程,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在《规划》第四章“重点领域发展导向”中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在一起,如在“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中,把重大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民用飞机、民用航天、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内容融入到整个装备制造业体系中进行了阐述;在“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中将高性能金属材料、稀有金属和稀土功能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等新材料也作为原材料升级换代的方向;在“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中将生物医药、高性能纤维等新兴产业内容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在“增强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中,将集成电路、新型现实、高端软件、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突破的重点。我们认为,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两者是不能截然分割的,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采取上述处理方式,就是基于以上的基本考虑。
  
  10、《规划》为什么要提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规划》中提出了哪些发展重点?
  
  答:当前,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为滞后,制造业服务化尚处起步阶段,大力发展面向工业的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提升工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我们认为,关键是要大力发展面向工业的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在《规划》中提出了以下发展重点:
  
  第一,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围绕外观造型、功能创新、结构优化、包装展示等重点环节,提升设计手段,壮大设计队伍,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产业。培育发展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专业化研发服务机构。支持发展面向生产过程的分析、测试、计量、检测等服务。
  
  第二,制造业物流服务。引导工业企业加快物流业务整合、分离和外包。推进重点行业电子商务平台与物流信息化集成发展。提高食品、农产品等冷链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加强危险品流向跟踪、状态监控和来源追溯的信息化管理,支持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制造业物流领域的创新与应用。
  
  第三,信息服务及外包。大力发展网络化、全链条的信息传输、信息技术、信息内容等服务业。鼓励发展信息技术外包服务(ITO)、业务流程外包服务(BPO)和知识流程外包服务(KPO)。加快发展软件即服务(SaaS)等新型业务模式。扶持一批由制造企业中剥离形成的专业化信息服务企业。
  
  第四,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服务。加快发展合同能源管理、清洁生产审核等服务。推动节能服务公司为用能单位提供“一条龙”服务。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加快发展安全生产技术咨询、合同安全管理、工程建设、产品推广和安全风险评估、装备租赁、人才培训等专业服务。
  
  第五,制造服务化。鼓励制造企业积极发展精准化的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的运维和在线支持服务。鼓励制造企业围绕产品功能拓展,发展故障诊断、远程咨询、专业维修等新型服务形态。支持大型装备企业开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大力开发工业专题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
  
  11、工业转型升级的主体是企业,《规划》中对企业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毫无疑问,工业转型升级的主体是企业,没有企业群体的整体升级,工业转型升级的任务是无法实现的。《规划》中高度重视发挥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的主体作用。
  
  第一,在《规划》确定的总体思路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推动宏观调控手段向更多依靠市场力量转变。
  
  第二,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及“重点领域发展导向”中充分体现了企业的主体作用。如,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节中,明确提出重点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在“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一节中提出,要注重把企业技术改造同兼并重组、淘汰落后、流程再造、组织结构调整等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在“推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协调发展”一节中提出,发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等。
  
  第三,《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加强企业管理和企业家队伍建设的任务。《规划》提出,要引导企业牢固树立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意识,切实维护投资者和债权人权益,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依法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制度。引导企业加强设备、工艺、操作、计量、原料、现场、财务、成本管理等基础管理工作,推动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大力开发人才资源,以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一支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和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
  
  第四,在《规划》第五章“政策措施”中提出了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等政策,主要也是围绕完善企业发展环境提出的。
  
  12、《规划》中提出哪些政策措施来确保目标的实现?
  
  答:《规划》提出,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健全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长效机制,为实现规划目标及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第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和完善产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质量安全、中小企业、军民融合式发展等重点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民用飞机、软件、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船舶、高端装备等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发展的法律保障。
  
  第二,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及功能。动态修订重点行业产业政策,加强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贸易、政府采购、土地、环保、安全、知识产权、质量监督、标准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研究实施针对特定地区的差异化产业政策,制定产业转移指导目录。
  
  第三,强化工业标准规范及准入条件。完善重点行业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严格实施重点行业准入条件,加强重点行业的准入与退出管理。进一步完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建立淘汰落后产能核查公告制度。
  
  第四,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加强对重点行业转型升级示范工程、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工业基础能力提升、服务型制造等方面的财政资金支持。研究完善重大装备的首台套政策,鼓励和支持重大装备出口。发挥关闭小企业补助资金作用。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社会负担。
  
  第五,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鼓励开发完善各类消费信贷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应小型和微型企业、生产性服务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在主板(含中小板)、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支持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兼并重组。
  
  第六,健全节能减排约束与激励机制。完善节能减排的绩效评价和责任制。建立工业产品能效标识、节能产品认证、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制度,制定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研究制定促进“两型”企业创建的政策措施。支持有效消除重大安全隐患的搬迁改造项目。
  
  第七,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以中小企业服务需求为导向,支持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发展,重点支持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建设,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小企业创业基地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多层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培训力度。
  
  第八,深化工业重点行业和领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落实民间投资进入相关重点领域的政策。进一步落实企业境外投资自主权。完善工业园区管理体制,促进工业企业和项目向工业园区集中。
  
  13、《规划》实施有哪些主要考虑?
  
  答:《规划》提出,各级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应该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宏观调控和引导,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第一,建立规划实施部际协调机制。根据《规划》要求,成立规划实施部际协调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政策协调,有效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细化分解主要目标任务。围绕《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组织制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实施方案,推进实施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计划,有效推动规划实施。
  
  第三,改善和加强工业行业管理。对于《规划》中提出的相关政策措施,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加紧研究落实。完善行业运行监测网络和指标体系,强化行业信息统计和信息发布。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在规划实施中的积极作用。
  
  第四,加强规划实施监测和评估。对于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将加强跟踪监测和信息发布,分年度、分地区公布规划实施情况,切实发挥规划目标的导向作用。建立动态评估机制,不断完善和优化规划实施方案和实施手段,促进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