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重工的重组成立,标志着山东装备制造业开始强势崛起,三到五年后,我们将进入千亿元级的全球重工集团俱乐部。”山东重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谭旭光满怀信心地说。 突袭而来的国际金融风暴,让众多企业陷入困境,甚至连一些世界知名公司也难逃破产倒闭的命运。然而,山东重工却在严冬中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预计全年营收超600亿元,同比增10%;利润50亿元,劲增40%。 组建仅半年的山东重工何以能逆势突破? “山东重工的重组成立是省委、省政府的顺势而为,既顺应当前国家装备制造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势,符合我省汽车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的要求,又是潍柴、山工、山汽三方企业发展的内在迫切需要。”谭旭光说,“从目前企业运行的情况看,我们可以自豪地讲,山东重工的重组是成功的。” 今年以来,山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优化调整经济结构,连续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优化重组资源、促进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即是其中之一。作为工业大省,山东工业增加值已跃居全国第一,但被称为工业脊梁的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仍主要依靠规模扩张,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技术含量较低,行业粗放型发展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6月18日,由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和山东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三家国有企业组建的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事实上,潍柴能从十年前一个濒临破产、在业内无足轻重的内燃机生产企业,发展成为今天的行业领导者,其根源正在于敏锐地抓住了每一次稍纵即逝的机遇,借势实现跨越发展。“自1998年公司启动体制改革开始,过去11年来,潍柴几乎遭遇到国企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尽管过程痛苦,但今日的成功正在于抓住了一个最佳的改革时机。”谭旭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起潍柴走过的改革之路,感慨万千。 在今天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化市场,行业洗牌随时可能袭来,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独善其身。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抢占发展先机,谋划合纵连横,成为事关企业未来发展命运的“必修课”。 “山东重工承担着实现我省装备制造工业做强做大的历史使命,要树立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打造山东装备制造业新品牌。对此我们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 谭旭光说,“省里确定,山东重工在三到五年内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进军世界500强,打造全球领先、具有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装备制造集团。” 集团规模与实力的壮大,为开拓后市场业务赢得政策支持、提升盈利空间创造了有利条件。组建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开展协同服务与再制造业务,将成为山东重工集团今后发展的核心业务。据谭旭光介绍,国际化企业的后市场业务可贡献25%-30%的收益,这将成为集团未来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与国内同业相比,山东重工拥有的产业结构几乎是最完备的,已经具有成长为中国最具实力的重工集团的条件。即使与全球装备制造业集团相比,山东重工的业务结构也较为全面,符合国际化产业发展趋势,具有跻身世界级重工集团的潜力。 在这次产品展示会上,来自法国博杜安公司的一款艇用发动机产品格外引人关注。今年初,潍柴以300万欧元成功并购法国博杜安动力公司,填补了潍柴16升及以上大功率发动机生产研发技术空白,公司产品系列化更趋完善,这也被视作集团迈向国际化的“一小步”。 但对“走出去”,谭旭光有着自己清醒的认识。他说,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显然给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中国的企业,提供了一次进军海外,寻求发展壮大的良好时机。但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更应意识到潜在的风险。对潍柴而言,国际化经营人才的相对匮乏即成为一块短板。 不过,目前这一短板正在补长。11月,由山东重工集团总经理江奎带队专程赴美国延揽高端人才,在加盟的47名人才中不乏拥有世界500强工作经历的行业专家,由此为企业注入了国际化的新鲜血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