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网 门户 政策解读 查看内容

解读《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实施意见》 ...

2016-12-22 17:35 查看: 275 原作者: 孔明网 来自: www.91kongming.com

  按照国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以及市委市政府提出保持制造业合理规模和比重的战略要求,自今年2月起,市经信委联合与市发改、财税、规土、环保、科技、国资、商务、金融、审改、绩效考核、法制等相关部门,共同起草了《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现将政策文件的背景依据、目标任务、主要内容等内容作如下解读:

  一、背景依据

  从全球形势看。产业竞争格局加速重构,制造业成为全球竞争新焦点。一方面,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纷纷提出重振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另一方面墨西哥、印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加快承接产业和资本转移,这对上海工业形成高端回流和中低端分流的“双向挤压”。

  从全国范围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转型升级日益紧迫。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要求制造业实现由大变强的新跨越。对上海而言,必须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地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从上海自身看。上海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有条件、有基础、更有责任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近年来,受外部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和自身结构调整等影响,上海工业增速明显降低,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0.2%,但工业质量效益仍保持较好水平,2015年工业利润率、利税率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和3.7个百分点。

  二、总体考虑

  一是贯彻国家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市委、市政府保持工业合理规模和比重等要求。将工业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着力扩大有效和高效供给;按照国家推进制造强国战略、提振实体经济等部署,明确工作思路举措。落实市委、市政府“十三五”末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保持25%左右要求,明确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举措,进一步释放工业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据此,在指导思想中提出优化供给结构、补齐创新短板、推进供需协同、降低企业成本、优化要素配置、深化制度改革等“六个着力”。

  二是聚焦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产业能级和整体竞争力。围绕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及科创中心建设等总体安排,加强产业链、创新链对接;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工业发展新动能。聚焦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强部门协调、市区联动,打造产业政策“工具箱”。《实施意见》中具体体现为坚持高端发展、创新驱动、精准施策等五个基本原则。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加快形成高质量、可持续、有活力的工业发展格局。聚焦突破工业发展面临的瓶颈,尽快形成工业筑底及企稳格局,提升全要素生产效率;加快转变职能,完善产业生态环境,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工业供给结构显著优化。到“十三五”末,力争实现工业规模和比重保持合理区间、工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等目标。

  三、目标任务

  《实施意见》提出了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其中:

  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努力形成高质量、可持续、有活力的工业发展格局,争当全国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者和排头兵。

  具体目标是:一是工业规模和比重保持合理区间。《实施意见》提出,201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26.9%,2020年力争保持在25%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15%提高到2020年的20%左右。二是工业供给结构显著优化。《实施意见》提出,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明显提高,“十三五”期间形成1000项左右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市场潜力大的工业精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加快涌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更加顺畅。三是工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工业园区单位土地产出效率大幅提升,制造业质量竞争力保持全国领先(目前为全国第一),工业发展效益保持全国前列。四是工业供给动力和活力更大释放。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回归合理,存量用地盘活用于发展工业的力度加大,工业创新发展动力持续提升,与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制度和政策支持体系更加健全和协调。

  四、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围绕“六个着力”,提出了27项重点任务。

  1、着力优化供给结构。主要实施三项工作计划,促进工业高端发展。一是实施千项工业精品创造计划,包括300项高端装备自主突破、300项新一代信息技术成果产业化、200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200项消费品改善供给,培育一批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二是实施企业技术改造提速计划,每年支持100家以上重点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三是继续实施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结构调整计划,“十三五”期间将启动50个左右重点区域、约3500个项目调整。

  2、着力补齐创新短板。推进三方面工作,释放工业发展新动能。一是围绕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科创中心建设,在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方面,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批量生产和应用。二是推进工业创新平台建设,创建10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数据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三是推进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融合创新,建设10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带动1000家企业智能化改造。

  3、着力推进供需协同。通过实施三项举措,促进工业持续发展。一是聚焦汽车、电子信息、装备、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加大项目投资力度。二是推荐本市创新产品列入《创新产品推荐目录》,通过政府首购等予以支持。三是支持企业开拓“一带一路”市场、开展跨国并购等,拓展国际市场。

  4、着力降低企业成本。通过降低用地、税费、用工、用能成本,增强发展活力。一是用地方面,实行弹性出让年限及续期办法,重点项目出让年限仍可为50年。二是税费方面,除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外,对地方权限范围内事项,按降低企业负担要求执行。三是用工成本方面,今年企业缴纳的职工社会保险费率下调2.5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可减轻企业负担约135亿元。四是用能成本方面,今年以来本市工业电价平均下降2.12分/度。

  5、着力优化要素配置。从土地、资金、能源等要素着手,提升发展效能。一是用足用好科创中心建设各项政策,如探索在鼓励创业创新的普惠税制等方面开展试点等。二是保障重点项目合理用地需求,通过市统筹指标、区县工业用地减量化腾挪、建立工业用地储备库等,确保重点工业项目用地。三是加强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按照政府责任和非政府责任两种情况,明确处置闲置土地的相关要求。四是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银行金融服务创新,支持企业直接融资,开展产融合作。五是提高产业基金支持能力,对接争取国家各类基金,推进本市产业转型升级投资基金、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设立运作。六是扩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研究完善市、区财税分配体制,鼓励区县发展先进制造业;扩大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规模,支持“三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智能制造应用发展。七是在完成能耗总量和单耗指标情况下,保障重点工业项目能耗指标。

  6、着力深化制度改革。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创新机制,激发工业发展动力。一是在自贸区先行先试放宽产业准入、用地制度改革、跨国并购及融资等工业改革创新事项。二是简化不新增建设用地的“零土地”技改审批事项,时间压缩1/3以上。三是建立104、195、198区域动态调整机制,支持195、198区域内符合条件企业开展技改。四是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五是借鉴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应用。六是通过创新发展、重组整合、清理退出等,深化国有工业企业供给侧改革。七是发挥信用管理在结构调整、项目审批、闲置土地处置等方面的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