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
中发[2010]11号 2010.8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周年,今后10年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主要成就和重大意义
1.主要成就。10年来,在中央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部地区干部群众奋力拼搏,国家不断加大投入,西部大开发取得巨大成就。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全面实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两基”攻坚计划如期完成,社会事业和人才开发得到加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互动,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初步形成;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广大干部开拓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各族群众精神风貌昂扬向上,西部地区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部大开发不仅有力促进了西部地区发展,也为全国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2.机遇与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西部地区面临难得发展机遇:在世界经济格局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西部地区战略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进一步凸显;我国与周边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为西部地区加快对外开放、提升沿边开放水平提供了新契机;国内经济结构深刻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为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创造了有利条件;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和发展条件不断改善,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基础;我溷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有条件、有能力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的瓶颈制约仍然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贫困面广量大、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薄弱的问题仍然突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仍然繁重,西部地区仍然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
3.重大意义。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具有优先地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有效扩大国内需求,拓展我国发展空间的客观需要;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是不断改善民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是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西部地区的繁荣、发展和稳定,事关各族群众福祉,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4.指导思想。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支持,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为支撑,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发展保障能力;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建设美好家园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着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民生改善;更加注重优化区域布局,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5.基本原则
——坚持夯实基础,加快发展。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和发展环境,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依靠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番号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稳定,使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主体功能区要求,统筹规划重点经济区、重点生态区和城镇布局。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在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同时,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推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走出一条符合各地区实际的发展路子。
——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加快转变思想观念,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建设国际陆路大通道,构筑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新格局
——坚持自力更生,国家支持。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立足自身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国家支持力度。
6.主要目标。到2015年,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经济总量比2008年翻一番;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重点生态区综合治理取得积极进展,森林覆盖率达到19%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明显降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增长,与经济发展速度的差距逐步缩小。到2020年,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与东部地区差距明显缩小;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